調查顯示 超過76%的消費者傾向于購買“上游”農產品
全方位的鄉村振興和產業振興是首要任務和重要基礎。近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撰寫的《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發展報告》指出,長期困擾農村產業發展的難點和堵點,正在被數字技術逐步消除和破解。
“數字技術正在為農業增值賦能,成為誘發農村產業革命的新生力量,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將成為驅動農村全面振興的新數字基礎設施?!敝袊暧^經濟研究院農村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一博告訴記者。
報告指出,傳統農業普遍存在信息不透明、數據碎片化、交易節點多等問題,導致農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難以判斷。而且傳統溯源成本高,可靠性低,操作難度大。然而,區塊鏈等新技術正在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課題組做的一份關于農產品纏繞感知的問卷調查顯示,58.46%的用戶對網購農產品最大的擔心是“沒有親眼看到實物,擔心農產品的質量(新鮮度、質量安全等。)”,因此76.05%的消費者更愿意通過區塊鏈購買能夠追溯農產品質量的產品。
作為全國著名的茶葉產區,為解決茶產業發展中的痛點和難點,福建省打造的數字經濟重點平臺Fucha.com與螞蟻鏈合作,搭建了基于區塊鏈的溯源平臺,實時同步夫差從種植加工到物流營銷的全鏈路信息,讓每一件產品都有一張無法篡改的“身份證”。
“夫差背后的追溯平臺。com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在產業鏈降本增效的同時,也讓消費者買茶放心,促進了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盕ucha.com CEO何桂東說。
“未來,通過整合鏈上信息所代表的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四大流,我們還可以引入金融機構,基于鏈上的這些信息,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金融信貸,同時推動后續的數字營銷?!蔽浵仈底挚萍技瘓F副總裁鄒亮說。
在農業生產領域,數字技術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報告指出,通過使用區塊鏈、物聯網、物聯網、無人機等技術,傳統農業實現了數字化升級,農業生產要素可以數字化設計、智能化控制、精準化運營、科學化管理,構建了精準農業生產體系,提高了農業產出的效率和穩定性。
比如田間的物聯網,可以實時采集土壤、水分、肥料等數據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將無人機技術與遙感技術相結合,可以準確、快速地反映病蟲害、植被覆蓋、作物生長、土壤濕度和溫度等。實時,并對農田作物進行農業植保作業。
在國家棉花生產基地新疆巴州,集飛公司的無人機為棉花提供了超過12萬hm2的脫葉劑噴灑作業面積。無人機搭載全向數字雷達,可全天候感知農田環境,實現厘米級定位,高效精準實現大面積植保作業。
報告指出,未來一段時期,數字技術引發的農村產業革命將為農村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提供強大動能,這一進程將不斷深化,最終指向鄉村的全面振興。
為了加快農業和農村地區的數字滲透,報告建議支持涉農企業和數字技術提供商參與農村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營